“今天落雨,路烂又溜(滑)。”“今天走得拢(到)吗?”“今天横顺(反正)要走拢。”这些句子不是现在网络上流行的四川话“考级题”,而是近百年前华西医院创始人启尔德编写的英文教材。
微博上这两天流传的这本“高端洋气”的教材,包含许多地道的四川话,每句话下面还有英文翻译和拼音。
“今天走得拢吗?”被翻译为“Can we get there today or not?(我们今天可以到那里吗)”“拢了屋头了”被翻译成“We have arrived home(我们到家了)”。
除了一些常用的四川话,还有一些生活场景中的对话,比如“请老婆子(请老妈子)”、“喊伙房买东西”、“坐轿子”等。有网友感叹,“一个外国人能把这些方言都翻译出来,真的不容易”。
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宣传部长廖志林说,这本教材是由华西医院创始人启尔德编写的,1917年由华西协和大学出版。1891年,启尔德作为加拿大教会志愿队的先遣队员来中国,1892年到达四川,在四圣祠北街福音堂东侧开办了一所西医诊所,之后成了仁济医院,治病救人的同时还育人无数,后来发展为现在的华西医院。“由于当时有很多国外的医生、学生来成都,他们听不懂四川话,所以就专门编写了这本方言教材。”廖志林说。
当时,为了解决在川加拿大志愿者孩子的教育问题,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日制学校(Canadian School)随之创办,四川话是这些孩子除了母语外必学的语言。新西兰友人云达忠先生曾是这所学校的学生,2012年4月下旬来川,已是耄耋之年的他,仍说着一口流利四川话。(编辑 笑坤)